【资料图】
西宁市充分发挥“一站式”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牵头抓总、协调联动的职能,积极构建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“三调联动”工作机制,推动形成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。今年以来,西宁市人民调解组织通过“三调联动”机制办结人民法院委托案件242件、公安机关委托案件77件、信访部门委托案件21件,其它部门委托案件5件,调解成功率达93%以上。
据了解,西宁市“一站式”矛调中心在加强对全市矛盾纠纷协调指导的基础上,牵头与法院、检察、公安、信访等部门进行协调,建立健全有机衔接、协调联动、高效便民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,推进矛盾纠纷“一站式”解决,将各类社会风险防范化解在市域。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“五项制度”,推行“问题清单化、清单责任化、责任落实化”三步工作法,健全“排查预警、分析研判、分级调处、回访反馈”四步闭环流程。
同时,在西宁市和五区二县人民法院设立人民调解室,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和审判机关各自优势,推进矛盾纠纷化解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城东区指派5名法官和18名人民调解员,担任驻人民法院调解室专职调解员,开展诉前调解。城北区在马坊街道、二十里铺镇、大堡子镇人民法庭设立了“诉调对接”工作室,选聘5名审判业务骨干为兼职人民调解员,对接、参与、指导诉调对接工作,为“诉调对接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软硬件保障。湟源县发挥人民调解“融合法理情、灵活又便捷”的优势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招聘9名专职人民调解员,分配到9个司法所,强化与人民法院“诉调对接”案件办理,全面推行人民法院委托调解工作模式,切实减轻群众诉累和人民法院的司法成本。
为整合人民调解组织和公安机关资源,推进治安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有效衔接,及时妥善地将治安纠纷化解在基层、解决在初始,防止“民转刑”案件的发生,西宁市乡镇(街道)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各自辖区公安派出所积极沟通衔接,构建起“治安+调解”的“警调对接联合体”,通过委托调解、联合调解等方式积极化解轻微治安案件、人身损害赔偿等适宜“警调对接”解决的矛盾纠纷,解放一线警力,形成了“多点联动,释放警力,强化管控,便民利民,助推和谐”的良性循环链条。并按照警情实际和矛盾纠纷特点,聘请专职人民调解员坐班开展治安纠纷调解工作,使大量非警务类纠纷从基层派出所工作中剥离,取得良好社会效果。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 见习记者李春剑、通讯员屈民彦)